不少家长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就会让他们超前学习,但是有的父母为了小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放任他们玩耍,也没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使得在开学以后孩子基础都没有打好,最后的成绩自然是很差的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要怎么办呢?
一年级基础差的孩子怎么办
第一步,家长要认清现实,如果一年级的孩子现在基础确实比较差,那么一口气吃不成胖子。不要一下子给他们定过高的目标,不容易完成,且容易给小孩造成焦虑。在具体的科目中也是,不要一下子定太高的目标分数,不要一下子就让他们去攻克大难题。
第二步,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成长中的家庭,他们的第一个学习对象也是父母,所以一年级小孩的基础不好可能和家庭氛围有关。一个爱学习的家庭,可以给小孩创造学习条件,也可以主动让他们学习。家长要学会和小朋友一起学习,让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,因为积极学习的孩子成绩不会太差。
第三步,父母可以私下多和老师沟通,请老师配合多关注和鼓励孩子,为他们创设较多的课堂展现机会和成功机会。比如,可以请老师在小朋友学得比较好的某一科目的课堂上多提问他们,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,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胜任感。
第四步,很多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因为玩耍忘记写作业,或者写作业非常拖沓,在日常学习当中也没有任何的目的性、规划性,都是随性而为,这导致他们很难把所学过的知识系统的串起来,家长严格的监督反而让他们厌烦,使用各种借口拖延,既耽误了学习,也耽误了玩耍。
事实上,家长只要帮助孩子养成为自己制定计划的习惯,才能改善这一状况。比如每天的休息时间,玩耍时间,学习时间等等,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引导他们自己制定计划(包括长期的、短期的、日常的),而不是家长代劳。或许起初会有纰漏,但后期让小孩自己完善即可,而且制定好以后,一定要让他们严格执行。
家长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
1、学会承担后果
教育儿童不是强行灌输某种规则或者道理,而是让他们自己适应并服从。如果小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,就会受到老师批评,家长要让他们承担这个后果,在自省中不断前进。当然,要在他们心理承受范围之内,和老师提前沟通好,以免孩子过于难堪,影响心理健康。
2、结合原有兴趣
家长可以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,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。有的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,布置他写这个,他说没做过;写那个,他又说没去过、没见过,不知怎样描写。
事实上,有很多事小孩真的没有经历过,没有切身的体会,但又不能不写,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,那本作文书抄抄,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,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,成了真正“作”出来的作文。